牙周病的高发病人群是40岁以上的人群,而且年纪越大,发病率越高,几乎人人难于幸免。及时对各种口腔牙齿疾病隐患进行预防及康 复护理,养成正确的口腔健康预防意识,密切注意牙周疾病的早期信号以及牙龈萎缩的情况,是从根本上杜绝牙周炎的有效途径。
牙周炎诊断的难度
辅助诊断牙周炎的手段
1、基因检测
近年的研究发现,遗传因素是机体对牙周炎易感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牙周病的发病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影响机体在细菌及其产物刺激下发生严重牙周破坏的遗传因素,被称为牙周病易感性相关基因。研究还发现,如IL一1、TNF基因多态性,可合成过多的该炎症介质,引起过度的炎症反应,从而促进胶原的降解,刺激牙槽骨吸收,导致牙周病的发生。因此对炎症介质及其他成分的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可能早期预测个体对牙周炎的易感性,目前尚处于初步研究阶段。
2、X线片数字减影技 术
自20世纪80年代数字减影X线技 术被引入牙周病领域后,牙片数字减影已被越来越多地用来作为检查牙槽骨动态变化的客观手段。其基本原理是在计算机辅助下,对同一部位不同时间拍摄的一系列x线片进行处理,将有意义的图像从不相关的影像(如正常无变化的组织影像)中分离出来,减去所有不变的结构,将特征性的结构变化显示出来。
在牙周炎的研究中,牙片是观察牙槽骨变化的常规检查手段,为了早期发现病变及进行纵向观察比较,就要求在同一部位不同时间所拍摄的一系列牙片具有高度的重复性,DSR的特点是定位投照,即X线球管、被照牙及X线片三者的相对位置恒定,从而使投照角度和距离固定,通过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处理并自动减影,比较终显示出骨量的微细变化。它克服了普通X线技 术所拍的牙片因其投照角度、曝光、冲洗条件等的不一致而造成的重复性差、不易进行比较的缺点,因而成为牙周病诊断和治疗中准确而灵敏的纵向观察牙槽骨变化的客观手段。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大渡河路1933号
咨询电话:021-52185102